MOOC如何影响世界与中国

作为一种智慧教育的方式,网络教育为渴求知识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开放的、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其中,近两年出现的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以其全新的网络在线课程模式,正在掀起在线教育新热潮。

最近一年多来,MOOC迅速覆盖了数学、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等众多学科,并且形成了一套包含有视频资料、课程资料、讨论论坛、作业测试等多个板块的教学体系。基于“全球知识共享”理念的MOOC,以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新兴课程模式,正在突破目前的教育范式,打造“智慧教育”学习的新天地。

MOOC掀起在线教育新热潮

身处中国一所非著名大学,却因为学校教学研究力量的薄弱难以满足你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怎么办?参加工作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却仍然想温习追求知识的纯净与执着,怎么办?每天在城市的地铁中站立两三个小时,却想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电,怎么办?

不用着急,一根网线,一台电脑,甚至仅仅是一部手机,你便可以与世界名校的课堂相连。这些名校,包括哈佛、斯坦福、剑桥、牛津等知名高校。相关课程更是涉及人文、历史、经济、哲学、理工等各学科。没错,这就是幕课(MOOC)带给你的无限诱惑力。

MOOC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的一种模式。

基于“全球知识共享”理念的MOOC,最早由美国常青藤大学联盟的教授们发起。MOOC这种教育模式,打破了知名大学的围墙,让普通人也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2012年被称为“MOOC元年”。正是那一年,哈佛、斯坦福等美国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免费课程。包括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在线教育平台在内的MOOC模式闯入人们的视野,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震动。

资料显示,Coursera首批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美国名校。项目成立不足一年,便吸引来自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万名学生注册,课程涉及人文、历史、经济、哲学、理工等各学科,注册课程达到几百门。

实际上,免费在线教学早在21世纪初便初露端倪。但MOOC的学习机制却与众不同。MOOC在监督学习、丰富教学形式方面进行了不断地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监督能力。根据笔者体验,目前MOOC上的每个课程视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其教学视频除了教室还显示辅助讲课的幻灯片画面,老师可以在讲解的同时在上面涂画、注释、切换,教学非常视觉化、形象化。并且,MOOC具有监督机制,通过特殊的评价体系,如果没有交作业就拿不到证书。对于国内学生来说,MOOC的另外一个优点是传递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知识。笔者体验了哈佛关于光学的一个课程。该课程甚至将201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和最新的进展都进行了说明;另外像斯坦福、MIT等名校的精品课程,学生还可以与世界各国的学生组成的讨论小组,时时交流心得,无怪乎MOOC会吸引这么多人的关注。

正是因为MOOC顺应了当前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大趋势,所以从2013年到2014年,可以说是MOOC平台建设的爆发年,许多国际知名的高校都推出了自己的MOOC平台。例如英国的FutureLearn、德国的iversity、澳大利亚的Open2Study等。

建设本土的高校MOOC学习平台,也成为中国内地高校应对在线教育革命所采取的积极行动。清华大学发布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由高校主导的MOOC平台“学堂在线”;上海交大、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师大、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等19所高校签下了MOOC共建共享合作协议,推出了“好大学在线”网站,这也是是继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后又一个国内中文MOOC平台。此外,国内各大门户网站如网易、新浪、雅虎等都纷纷推出了网络公开课在线观看专页,根据笔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的中文MOOC平台达到上百个,比较著名的如表1所示。随着MOOC用户数量不断增加,一个网络视频教学无国界分享平台正在迅速形成。

TIPS:迄今为止,MOOC课程中,国外最受欢迎的三门课程是《公正》、《死亡》、《幸福》;国内最受欢迎的三门课程是《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千古名月》。你也许能品出中外文化价值的异同吧?

MOOC为何在中国盛行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也是文化和教学资源的全球整合过程。MOOC的发展事实上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资源公平化的思想产生的。MOOC的开放学习理念,与IBM公司关于“智慧教育”的精确定义不谋而合。IBM公司认为在互联网“智慧”无处不在的大环境下,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包括:①学生的技术沉浸;②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路径;③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④系统、文化和资源的全球整合;⑤对促进21世纪的经济发展起关键性作用。

在MOOC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向麻省理工学院致敬。正是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MITOCW)的启动,拉开了MOOC的序幕。该项目将课程视频、教学计划等课程资源发布在其课程主页,免费提供给网络上的学习者使用。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带领下,很多的国家、大学和教育机构受其理念的影响和鼓励下,纷纷加了开放课件运动,形成了世界范围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当然,相关技术的发展则是MOOC发展依赖的大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给MOOC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当然,教育的对象是人,MOOC更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彰显了教育的公益性原则。MOOC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强烈反响,与其独特的学习体验是分不开的。纵观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国外知名高校讲师授课形式,可以说讲师的魅力、风趣幽默的授课方式、机敏睿智的问答对话、不拘小节的课堂掌控、随和亲切的眼神语气,激发了国内受众学习的热情。这些讲师,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来自各个领域的权威,也是长期以来广受所在学校学生欢迎、上座率极高的教授,他们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让中国学生长期“压抑”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释放。

另外,MOOC为何在中国盛行,也与中国普通民众对世界顶尖学府和学者的“敬仰”相关。中国的大学和教育机构,90%以上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等教育发达地区,普通民众平时难以感受顶尖学府和学者的感召力。而MOOC首先开放的学校中,全部是世界学术的殿堂级圣地——美国的哈佛、耶鲁、麻省理工、英国的剑桥、牛津等等。随着名校课程在网络的发布,世界范围内的网民和学习者能够有幸一睹那里教师的风采,试问又有谁会放弃这样的机会呢?这里面有诺贝尔奖的得主、畅销书的知名作家、重要学术流派的奠基人和掌门人。高校的学术权威性和象牙塔的神秘性赋予了MOOC更多的眼球追逐和心理期待。

也有相关研究者从MOOC的形式创新之处来阐释其流行的原因。有学者就认为,基于“全球知识共享”理念的MOOC传播,达到“全球扩散”的程度,有赖于“扩散”的力度,而“扩散”又有赖于“创新”的力度。MOOC的创新性是使其能够全球共享的关键原因之一。人类通过物质世界的再创造,制造新的矛盾关系,形成新的物质形态。MOOC的“创新性”则是做到了课程的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和复杂程度的减轻。从这个层面上事,MOOC的分享运动是一次成功的创新扩散。这种新型的创新扩散,也缔造了MOOC课程模式独有的优势(表2)。大规模协作改变一切

自2012年以来,MOOC开始在全世界开始流行。MOOC本意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其中的“大规模”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做限制,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网络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意味着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且免费。

当成千上万甚至是十几万人一起学习一门课程,我们突然发现,这种大规模协作的学习方式,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一个典型的案例是,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安·史朗把为研究生开设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放在了互联网上,从而吸引了来自190多个不同国家的16万余名学生,并有2万人完成了课程学习,“如果是在斯坦福大学,需要至少100年才能有这么多学生完成该课程学习”。2012年到2013年间,MOOC的三驾马车Coursera、Udacity、Edx受到了高校、基金会、企业等各界人士的认可,教育界人士突然意识到,MOOC不仅可以改变教育的规模,课程组织、教学、考核等模式都可以改变,由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历史发展等因素所导致的一套教育规范性模型,即教育范式也面临从未经历过的挑战。

有激进者认为,在不久的将来,传统大学将会消失。

一位美国教授预测,50年后,全世界将只有10所大学。

在美国,有人甚至建立了UnCollege,认为15年后,美国大学将荡然无存。

一位中国教授预测,用不了50年,中国数千所大学将被压缩到几十所,普通的教学型大学随着MOOC的推进,其落后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施将被“MOOC新教育模式”所取代。

虽然今日看来这些预言有点危言耸听,但是谁也无法阻挡教育信息化、全球化的步伐。MOOC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必将加速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竞争,引起大学的新一轮重新洗牌。仅仅才1年,我们已经看到,在亚洲,中国北大、清华、上海交大、香港科大、香港中大、台湾大学、成功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都已经推出MOOC课程。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访问英国期间,签署了一系列中英合作备忘录,其中一项就是由英国Futurelearn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开展MOOC教学。

在有些MOOC机构,学生修满学分后甚至可以获得学历证书。

当权威式教育范式向共享式教育范式转变,MOOC本身就成为教育资源全球共享的产物。MOOC(慕课)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的激烈碰撞,对于正在改革中的中国教育体系意义尤其重要。中国的教育范式以灌输式、封闭式、等级化、单项性为主,长期以来一直深为世界所诟病。

2009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与我国科技部联合发表的《中国创新政策述评》指出:“中国现行教育体系是以被动学习和基于应试能力为导向的,中国教育体系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考、创造力及创业能力的培养。”“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其答案也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着不可推卸的关系。身处其中的广大学子,长期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全盘接受,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存与糊口,学习的思维很少是怀疑和考证,更不习惯于深度思考。也正是看到中国教育体系,尤其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弱项,所以现在已经有很多高校纷纷寻求与国外MOOC课程平台合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已经与Eddy合作,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则加入了Coursera,而国内诸多高校,也已经开设MOOC课程,希望借助MOOC打造特色品牌课程及扩充教学资产,并为学生们提供相关课程服务和资料查阅服务。

MOOC对于中国的启示不应仅仅局限在高等教育层面,随着虚拟技术的发展,未来虚拟大学的出现,将彻底打破教育体制内外的藩篱。我们可能期待的一个结果是,中国的课堂可能被彻底“国际化”,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课堂里学生可以随时借助平板电脑、手机等工具,实时接入互联网,弥补陌生知识点,并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同学”交流;很多中国学生学习的是哈佛、牛津等世界一流名校的课程并参与全球化考试。未来的教师职业,将被彻底地“职业化”与“精英化”,教师已经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持有者,而MOOC职业教师的地位将被抬升到很高很高;学历教育认证体系中,一种全球性认证系统加速形成……

这是一种可计划的未来,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