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数字化的发展空间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数字技术的突飞猛进,把信息革命推向一个更高的境界。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成熟起来,科技已逐渐成了艺术创作的现实工具和传播手段,以计算机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媒体艺术正在迅速崛起,传统艺术也因之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领域。书法自然而然也被引领进入了数字艺术的新空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李政道语)数字化为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对传统书法艺术所造成的影响是巨大、深远的。

一、书法数字化的积极作用

自数字化技术被引入书法艺术领域之后,其产生的效果和服务的优势日益彰显,表现在几个方面:

1、汉字字库和书法资料字库软件发展迅速

汉字数字化是电脑、网络在中国兴起必不可少的工具,因而自然最早进入开发。汉字字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点阵字库——向量字库——曲线字库。当前使用较多的有汉仪、安托、华文三种字库,其中以汉仪字库为主。台湾地区的文鼎字库和华康字库也在大陆流行。据悉,北大方正现在已经开发的简繁体字库达72种,最新版本的字库近2万个汉字,即将推出的一套字库有5.6万个汉字,下一个版本将扩展至7万余字,还提供“启体”、“舒体”、“康体”、“瘦金体”等18款书法大家的字体。

甲骨文、小篆等古文字数字化处理正进入开发研究之中,而“石刻古文字库”、“古玺文字库”、“古陶文”、“古币文”等,有的已是成品,有的基本完成,有的正在作最后整合。

除了字库,还有一些与书法艺术关系较大的软件,如《墨宝--2002》提供了10款现代书法字库和12款当代书法家字库,给广大书法艺术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资料和借鉴;而《神笔电脑书法大师》汇集了古今中外一千余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单字达150000多个,对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创作有一定的帮助。

2、数字化集字字帖举重若轻

现在市面上有相当数量的集字古文古诗系列字帖,主要是利用一些相关字库通过电脑软件集字而成,这种用数字化手段编成的集字字帖,对书法爱好者进行研习和创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和意义。过去由于纸本字帖载体的限制,只能靠个人运用记忆、剪贴等手段进行集字,困难重重。如唐代僧人怀仁为《圣教序》集王羲之的书体,竟历时24年!而今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诸如此类浩繁的工程却举重若轻。集字字帖对于加深习字者对原版字帖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大有裨益。这些字帖的日益市场化,对书法艺术的普及和推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书法数字设计魅力备显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毛笔书写,正在由幻想逐步变为现实,计算机可根据人的要求,从笔架上选取相应型号的毛笔,蘸墨,润笔,上纸,模仿人进行书写,最后为作品盖章。此外,计算机更可直接在宣纸上进行书画创作,经过多年设计,现已获得较好的效果。

数字技术与书法艺术的融合,进一步拓宽了艺术设计的空间,在设计中引入不同的字体,能够制造不同的气氛,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觉。日本这两年突然兴起书法设计艺术,人们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印在茶具、衬衣、菜单、合子等上,用书法艺术的美感表达感情色彩和丰富造型色彩。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京”字如一个奔跑的人形,“BEIJING 2008” 融入汉简的笔划。网络专用篆刻也出现了,它把现代电脑设计技术与古老的篆刻艺术结合起来。书法、篆刻艺术特有的美感使设计主题得到酣畅的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4、书画仿真整旧如新

今天,干笔飞白效果的仿真、扩散效果的模拟、毛笔笔头及复杂效果的模拟和交互式仿真的书画仿真系统开发已初见成效。宣纸仿真挂历以及随后出现的全宣仿真挂历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一度风靡全国,它把中国古代和现代书画家的作品,运用计算机的图像处理技术,通过仿真的手段,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挂历画片上。以前只能通过摹、拓、临的方法传播或推广传世的珍贵书迹,现在可以运用数据处理进行复制,整旧如新地呈现在今人面前。如日本二玄社曾独家仿真复制台北“故宫博物馆”四十多件代表作,这些复制品逼真地反映了原件的面貌,在北京故宫博物馆展出时,引起轰动。

5、书法教学步入数字化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逐渐进入教学领域,各种网络信息为新时期的教育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促使传统教学发生了变革——由单向单一的讲授方式,转为辅导性的师生互动及学生自主学习。目前各级各类学校无不将网络教学视为教育发展的前端目标,利用网络资源或网络交互功能开展教学或交互教学,已成为教学模式的发展新趋向。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有的院校在校园网站书法艺术教学资源库中,建立起包括书法艺术作品库、书法艺术教学光盘软件库、书法艺术教学电子图书库、书法艺术教学课件库、书法艺术课堂教学同步学习资源包、书法教学交流论坛板库、书法艺术学习创作交流库、学校书法艺术研究性课题库等系列相关教学资源,这些项目的开发和应用都为书法教学的实践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

6、书法网站崭露头角

据近期google搜索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书法网站有40个,书法专业网站530个,书法类专业论坛7个,专业书法作品展示网站6个,专业书法家介绍网站60个,有关书法信息的网页283186个。这些网站几乎涵盖了书法的创作、研究、评论、收藏、销售等方面,包括了书法信息、书法史、书法基础知识、网上订购、书法教室、作品收藏与鉴赏、交流论坛、名著名作、书法家及书法组织介绍等内容。其中以硬笔书法网站更为活跃,“中国书法网”、“校园书法网”、“中国书法家论坛”等各个网站都有自己的特色。这些网站为国内国外的书法界人士和书法爱好者开辟了一个交流心得、切磋书艺的新天地。

二、书法数字化的存在问题

如上所述,电脑科技、互联网络和数字化对传统书法艺术产生的影响,有积极深远的意义。然而,书法在接受和运用电脑科技上显得相对被动,书法数字化在前进和发展中也存在障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两个方面:

1、“电脑字”导致书写个性表现力不强

电脑书写与传统书写方式完全不同,其字型虽然规范,但却失去了很多关键的书写细节,变得机械和程序化。人脑指挥下人手掌握的毛笔则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出“汉字艺术”,其特点是“一字千面”,千姿百态;而从实用出发的电脑只能复制模式化的字体,缺乏生机。近年来,“电脑字”已为各类媒体普遍使用,宣传广告、招牌店号和庙宇匾额都热衷于使用“电脑字”,以至出现满街满城“千牌一面”现象,失却了各商家乃至整个城市的文化内涵。无纸化的设计平台,导致书法艺术在视觉传达中个性不强,很难找到传统书法那种韵味了。这是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在数字化进程中亟需着力解决的紧迫课题。

2、书法数字化一些项目尚欠成熟

书法数字化涵盖面极广,一些领域开发只是初见成果,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已经开发的项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差强人意的地方。试举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相对于服装、建筑、绘画、包装和影视等艺术门类,书法艺术与高科技的结合滞后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步伐。一方面,从事计算机专业人员虽然有部分人爱好书法艺术,但因对书法艺术的研究不多,要从事书法数字化开发尚欠火候;另一方面,擅长书法艺术的人接触和使用电脑、网络者为数相对有限,从事研究和开发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书法艺术数字化的深入和发展。

二是古文字数字化处理难度大。由于古文字具有众多特殊性和高度复杂性,使得建设科学性古文字字库的难度太大,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课题。因而,目前只有少数大学的专家学者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三是字库制作良莠混杂。目前字库的质量问题比比皆是:有的仅将原有一些字库的字体稍作修改变形,即成所谓“字库”在市场出售;有的把字帖或字典上的原始资料扫描成图形文件,不经任何修改,仅仅建立单个字的索引关系,错误百出,缺字甚多,充其量只是“字体零配件仓库”;还有前面所提到的光盘一类与书法运用有关的字库,虽可用于书法练习和创作时参考,但其字数不齐全,字形不规范,占用存储空间太大,字的笔划粗细及形状无级变。这些软件制作水平不高,难尽人意。

四是书法网站水平不高。目前书法网站的数目不多,特别是缺少权威的网站,未能引导当前潮流。现有的许多书法网站的从业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因为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缺乏分类基本知识,信息分类不够科学,编排粗糙,往往不分文章体裁,简单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主次不清,重点不突出,影响了传播效果。另外,相对于国内外日益增多的上网报刊,国内的书法刊物至今尚无一家可以在网上读到,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三、书法数字化的未来走向

电脑的发明,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视觉、思维、行为和认识方式。书法界同人应与时俱进,革新观念,开阔视野,借数字技术的东风,积极开拓发展书法艺术的新路子。

1、主动介入数字网络空间

随着科技发展的一日千里和电脑使用的普及,为书法数字化以及书法艺术的弘扬打开了一扇天窗。在互联网这个超大型的资料存储库中,有着书法艺术数字化的无限空间。同时,互联网以完全不受时空制约的优势,令分散的学术单位与个体学者随时实现集聚,这也将给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带来新的飞跃。对于21世纪的书法家而言,更多的是在虚拟空间即在网络上与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作“零距离”、全方位的接触。在未来的网络上,书法研究与欣赏所需要的图片资料将应有尽有,这无疑为当代书家走出原有书法理论研究的思维模式,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发展书法理论研究空间等,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因此,我们的书法家要像年轻人一样到网上去“冲浪”,在互联网的广阔天地中纵横游弋,吸取现代科技为我们所提供的艺术营养,随心所欲地开展各种活动。

无庸置疑,作为中国艺术核心的书法应是人类共同享有的精神财富,而互联网就是一切文化资源共享的捷径。中国书法艺术要通过网络在全球得以更好的弘扬和传播,完善书法网站至关重要。书法界不能有20世纪70年代初期认定汉字不可能在计算机上生存那种错误观念,而必须紧紧抓住时代赋予书法艺术发展的新契机,建立中国书法国际网络及各类的书法艺术专业网站,特别要树立一些高水平有权威的网站,鼓励有份量的书法刊物上网,发挥其强有力的导航作用,进一步提升书法艺术在互联网络上的影响力,从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去审视和勾画中国书法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掘广大网民对书法艺术的潜在兴趣,使更多的人参与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碰撞,并通过互动达到广泛而有效的交流。

2、充分拓展书法资源数字化宝库

目前,建立文物史料信息数据库已成为对历史文化继承保留的一大发展趋势。对于书法艺术而言,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和科技的发展,书法史料的容量也急剧膨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实现书法史料和文物资源数字化,服务手段网络化,让读者可以不用亲临图书馆和博物馆,在家里、在办公室、在任何一个场所内就具备有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渠道。

另外,开发研制古代文字数据库也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建设古文字字库,大批如甲骨文﹑小篆等古代文字,均可以以清晰的高质量彩色图像存储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书目数据库和影像数据库,读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饱览图文资料或进行学术研究。我们期待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相关机构充分认识开发研制古代文字字库的巨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让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在信息时代再现辉煌。

3、大胆探索书法艺术数字革新之路

今天对书法艺术的定义不应局限于传统的美学范畴,现代书法将利用不同手段、媒介,坚持以艺术观念、方法书写汉字,其内涵乃是一个开放系统。书法艺术史上,凡出类拔萃者无一不是有胆有识、有所创造和敢于革新的人。未来,书法界也应当与科学家、高科技人员及企业建立有意义的联盟——他们不仅挑战与测试我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且提供我们编织甚至实现“幻想”的可能性。真正有创意的书法家不仅要会使用新科技,而且要善于利用新科技来展现自我和传统书法艺术深层次的内容,使书法实践进入新的疆域和境界。

书法艺术,是一种心灵的创造活动,需要激情、灵感,并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超的书法“技术”,而“技术”的涵义与电脑的技术性相通,这里讲求电脑创作和传统书法的融会。如字法、笔法、墨法、章法、节奏以及虚实、浓淡、粗细、刚柔、疏密等手法,都带有许多可数字化的科学规律和技术成分。目前许多书法家,已经把设计理念引进书法创作,书法创作中的视觉冲击力、形式感、金石味等完全可以按这个观念通过数字化进行操作。数字设计可以带动书法创作,书法又不断拓宽现代设计的空间。对于书法艺术创作而言,创作本质上脱离不了时代的影子,而网络及数字化技术都会在艺术思潮中产生极大的影响。电脑技术使传统书法观念发生改变,甚至可能成为激发创作灵感的发生器。而在电脑技术冲击下,书法家在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审美观念的同时,将进一步注重主题性、欣赏性、形式性、变化性,尽可能赋予每一个创作行为、创作目标以真正思想的、艺术化的含义。很明显,数字技术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之间必然存在一条互相联系的桥梁——“数字化书法艺术”。因此,探索在电脑网络新条件下开展现代书法的新实验,将成为书法艺术在网络时代传播的方法,使传统书法的路子越走越宽。未来将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形式表达人类的情感,展示艺术的浪漫和风采。

4、积极开发“计算机辅助书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开发深入,计算机辅助技术已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带有创造性的设计和非创造性的活动中。未来,书法同样也将被引入计算机辅助技术开发中,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计算机辅助书法”。“计算机辅助书法”是按某些人、某一个专题、某一种表现形式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一些辅助工具,是高效能科技产品的相关产品,能不断升级,顺应高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时代趋势而产生发展。它将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根据不同特征和需求进一步研制开发。

而书法数字化的进步与社会生活、市场需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随着“计算机辅助书法”在生活中日渐普及,书法的路子也将越走越广,人们对书法的新思维也将被大大拓宽,“计算机辅助书法”使“知识”更接近生活,更便捷,更有社会效益,更有经济价值。

利用“计算机辅助书法”,历代名家墨迹将可开发为书写应用软件,使用者只须输入汉字,并根据自身爱好选择名家书写字体,软件将自动识别提取,按笔划组合各字,从而形成一篇“名家真迹”。值得期待的是,在软件的研制及开发中,书法学者更可对各名家笔迹进行局部修补,使其更趋完美。这样一来,习书者要学哪一专家笔法,辅助软件都可以为你提供快捷高效的学习方法,你要兼容百家也有许多招数,甚至还能帮你超越古人超越自我。

在电子遊戏的创作和开发过程中,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与艺术家的无限想象力得到了完美的結合。能利用“计算机辅助书法”,将书法与游戏联系起来,实现以网络游戏带动书法艺术的传播,必将给书法数字化带来无限生机。书法网络游戏既可将书法布局章法理解为游戏战术进行套用,又可将各个历史时期的书法家和书法遗迹以独特的角度融入其中,参与者在书法游戏中求知斗智、“兰亭论书”都将取代简单的“书法拼图”游戏,而成为网络游戏的有机组成成分。书法游戏如能以独具特色的趣味性和文化底蕴,吸引大批网络游戏爱好者参与其中,并形成一种独特的游戏文化,作为国粹的书法艺术甚至可以藉此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未来将有大批书法软件与电脑、网络紧密结合,成为人与电脑的联系点。届时,书法家所做的不仅仅是在现实世界中挥毫以反映个人风格,而且是构造框架,任软件在其中创造自己的世界——这些正是“计算机辅助书法”的重要性所在,也是书法数字化革命真正的意义所在。

5、大力推行情感化数字化书法教学

我国书法教育培训的历史和五千年优秀的文明同生同长,源远流长。书法的延续是通过一代代的传授与学习得以实现的。相对于传统书法,年轻人对科技信息更容易接受,数字化将成为年轻人本能的思考方式和接受方式,他们将是未来书法数字化的生力军。因此,现代教育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如何设计知识构成来促进文化创新的进程。要吸引和激发年轻人关注和学习书法的热情,必须让书法教育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努力开发独具魅力的数字化书法教学,是弘扬书法艺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是有情感的,人学习的时候不可能没有情感介入。可以设想,人性化电脑书法教学将激发青少年学习书法的热情,也将让书法练习成为一种时尚。比如,如果你对视频教学的某段内容不明白,情感导师将为你重放录像,或者为你提供解释和说明。另外,正在研制中不用手写板的电脑笔,具有“教你学写字”、“教你练书法”等“计算机书法指导”的功能。还有,书法爱好者可通过软件自选练习汉字字体,与书法大师面对面,亲身体验笔法、章法,使书法教学活动直接进行互动。从技术层面上看,这些全新的教育手段在不久的将来便会产生积极效果。

可以预见,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对信息技术与书法艺术进行整合,实现前所未有的书法教学方式,令书法艺术学习方式呈现全新面貌,将是21世纪学校书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6、不断增强数字书法的个性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是玄妙而艰深的,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书法家主观的驱使,成为情感、情绪的发泄,所谓 “书为心画”说的正是这种境界。所以,书法是一种表达情性的艺术。进入信息时代,数字技术虽在一定程度强化了对书法的审美功能,但书法艺术也因电脑键盘对笔墨的取代而显出困惑,因此,如何强化书法的精髓所在——个性,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实现科技的人性化,是当代众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梦想和共识。从计算机诞生的第一天起,科学家们就思考着在计算机的数字化核心中融入人性化元素,以更大的空间、更多的形式表达人类的情感。正在开展的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就向计算机的智能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自学功能、联想储存功能和高速寻找优化功能。即将进入开发的“情意运算”系统, 能够对人类的情感进行观测、分类、组织和回应,能帮助使用者获得高效而又亲切的感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意世界。我们也可以用“情意运算”系统为媒介,使学习和创作的功能达到最佳效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也是人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程序设计者在对传统书法艺术风格熟悉掌握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电脑程序实现对中国书法艺术中各类书法风格、骨架结构、运笔特点等的模仿和创造,或以一个集成化的智能书法创作系统来模拟书法爱好者从初学到通晓书法的整个过程。也许过不了多久,新型的数码纸笔就会像普通纸笔一样随处可得,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宠;又如仿真型书写软件,书法爱好者可利用仿真毛笔在书写板上尽情“挥毫”,以自己的思想、感情为引导,完全不受电脑的束缚。更引人入胜的是,新型的计算机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取法、选帖,辅助作者“入晋”又能“出晋”,让作品能“熔篆隶于一炉”,还能依照使用者当时的心境,选择书写表达的方式方法,使其感情色彩得到充分发挥。这些正在研究开发的书法应用软件,交互性强,使用方便,将让人追求一种与目的相吻合的现代个性,尽享大众科技与个人情感同在的欢乐。

至此,对电脑、网络技术与书法艺术相互之间的作用和矛盾必须作特别重要说明:虽然科技与艺术同样为揭示“生活的本质”不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但科技永远在发展也永远需要完善,它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艺术的创作,科技的人性化与书法艺术的表情达性不可能也永远无法等同,它们始终存在着差异,数字革新将为传统书法艺术带来新的生命力,也会导致另一类大众的精美时尚的作品产生,这是毫无疑问的。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说:“艺术与科学的灵魂同是创新。”在人类历史上,艺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总是如影随形、共同发展的。展望21世纪,科技与艺术将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互相丰富,书法艺术的未来将像所有文化艺术发展一样,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展现人类文明的壮丽图景。

本文仅为笔者一己之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黄舜生 侯陆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