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线教育时代 教师也应该具备O2O教学思维

在人类历史中,技术革命会带来社会和文化的一系列变革,最终促进人类行为习性和思维模式的进化。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选择的爆炸和移动终端无处不在的触角,催生了人们学习行为的变革,在线教育应势而起。不说到底颠不颠覆,也不说平台和营利模式,只说内容。

现有的在线教育产品,按照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视频课程,包括即时视频语音课堂和观看录课视频,另外一类是自学多媒体课件。第一类在现有 的在线模式下,最常见也最引起热议,其特征是,从教学法和知识传递系统的本质来看,是传统地面教育的“在线版”,并未根本的异变,虽然所在平台有相应的 练、考、测、评等环节,但还没有真正形成体系化的在线学习系统链条;第二类,多是欧美引进,根植于网络消费文化的普及和开放的学习理念,所以有成熟的在线课程体系和教学理论支撑,但不够本土化、针对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育体系无法“对症下药”。

人类的学习模式还没有发生最根本的质变,所以这两类现有的在线教育内容都不足以掀起在线学习的变革浪潮,也无法保证学习结果,还需要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在 线教育产品根基在互联网,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互联网产品,这个时候的教学系统要素应该是带有互联网特性的,在设计在线课程的时候,需要我们不 仅要有传统地面教育的设计维度,还要从互联网特性出发,学生不单单是习惯了坐在教室椅子上的学生,更是一个“网络用户”,课程不仅仅只要符合传统的地面课 堂教学方法论,更要是一个“互联网思维”的产物,传统意义上,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是讲、练、测、评、考五个教学系统要素的发力与环环相扣。我认为设计一款 好的在线教育产品,一定是需要既符合互联网特性下人们的在线行为与认知习惯、又能保证教学效果五要素线上线下的相互补充与良性操作,成为一个在线互动学习 开源站点,这样才能解决在线教育产品“结果”和“动机”两个难题。那么,采用怎样的在线教学法更符合互联网特性和人类学习系统的认知规律呢?个人有一些观 点论述。

一、需要先了解人类学习系统和认知规律:

1.     教学的本质是知识传递系统。

教学的本质是实现知识的人际传递。传授者、接受者及传递知识的教学载体三个基本要素共同构成知识传递系统。其中,传授者的任务就在于依据知识传递的规律, 赋予知识以一定的物质形式,使之成为可以传输的对象,并依据掌握知识的认知规律向接受者进行传授。所以,教学法是以学习内容的传递规律和学生学习的认知规 律之上的。那么,评判教学的有效性就在于知识传递系统和学生接受系统之间的“误差”最小。

2.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接受性”和“构建性”双重属性。

学生在知识传递系统中是一种接受者的角色,接受者的任务就在于接受传授者所传授的知识,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教学目标。在传统的地面课堂里,教师 是传递过程和结果的控制者。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中通过占有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来掌握前人所创造的经验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是一种接受学习。

许多老师认为教学本身就是简单的知识的传递,这是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性。知识在本质上需要先经过一系列的变质、变形处理后,才能进行传递。教学的过程 要赋予知识以某种客观形式,如能够被学生感知到的声、具体影像、与文字符号等,使它们成为传递知识的物质载体。学生的学习,接受的并非知识本身,而是由教 师所发送的媒体或信号,他要获得媒体或信号所负载的知识信息,就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处理,然后内化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学 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并非只是消极被动的“接收”。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必然存在着原有知识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知识学习中的迁移。(奥苏贝尔)

有许多理论都认同这个观点。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重视发现式学习法,强调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让学生在边试边做中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能力,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3.     内部动机:认知类激发内在动机的学习原理。

学习的动机决定学生的学习行为,学生学习的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即内驱力,和外部动机,即外部刺激。奥苏贝尔成就动机论(即学生试图获取好成绩的倾向)认为内驱力由三方面组成:认知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认知驱力(cognitive drive)是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即一种求知的需要。一方面是成功学习的结果,学生预期到未来的学习可能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家庭和社会中有关人士影响的结果。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它与认知内驱力的区别在于:认知内驱力的指向是 知识内容本身,它以获得知识和理解事物为满足;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向的是一定的社会地位,它以赢得一定的地位为满足。它的作用时间往往比认知的内驱力还要 长久。认知的内驱力往往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学习的内容不能激发起学生的认知兴趣的,认知内驱力就要下降或转移方向。

附属的内驱力是指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附属的内驱力表现为,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或赞许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

4.     外部刺激:按照学习发生的过程来组织教学,外部教学活动必须支持学生内部的学习活动。

教学是外部刺激活动,需要根据内部学习过程来予以组织。学习的内部发生过程按照人脑反应机制可以分为准备、操作和迁移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可分为三个阶 段,分别为: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学生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教 师在组织外部教学活动时,应该支持人脑学习机制,对应九个步骤的教学程序。(加涅)
 
外部教学活动与学生内部活动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二、在尚未发生根本性质变的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下,互联网对教育产业产生了哪些最具变革性的特征因素呢?

1. 跨时空性

变革教育地点,使学习可以不出门并且实时。

2. 传播互动性

变革知识的传播量级,受众之间的交互性传播使知识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量级化、多样化传播。

3. 社交性

变革学习的成就动机,使学习更具社交属性和社区意义。

4. 多媒体技术性

变革知识传递的形式和载体,变革学习者的接收习惯,使学习更趋于娱乐化,知识传递形式更多样化、可视化、立体化。

5. 移动终端化

变革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使学习时间和内容碎片化,使学习者注意力变短,易被分散。变革知识传递者角色,传统的地面课堂中,教师是教学系统唯一的传授者,移动终端化使传递者多样化。

三、了解了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特性和人类的学习系统认知规律,在线课程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法进行设计才能保证学习结果和解决学习动机问题呢?

在线教育产品面对的是比传统地面单个课堂多得多的学员,学习者千差万别,个体学习目标不同,学生学习环境不尽相同,要想取得语言学习的成功,教学法必定是个动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系统;

教学路径是以语言习得和理论为基础,适合所教对象和教学情景(context),可供选择的多种教学方法组合。互联网的在线教育的教学路径应以交互式教学 为主(InteractiveTeaching),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法的动态集合。这些教学法应具有以下原则:

1.     能够从认知上激发内在动机

1)能够获得期待奖励

内在动机比外在动机具有更大的持久力和影响力,在线教育系统需要最大化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对于学习动机不足的学生,应采用娱乐游戏中的激励策略,利用外在奖励入手,首先激发他们的外在动机。当他们具有了起码的学习动力后,再转向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

2)能够实现意义学习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1918~2008 )认为,若要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最好的办法之一,是使学习情境具有吸引力。在意义学习中,学生只需付出较少的努力便可有意义地习得新知识;而行为主义下 的教学法Audio-lingual Method (ALM)教学法强调机械学习要求强记各种无关联的知识,通过反复练习才能习得,因此要求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在线教育缺乏内驱力的情况下ALM很可 能会半途而废。

2.     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在线学习习惯

1)     10-15分钟切片式学习

2)     将练习即时放在切片间隔处

3)     结尾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peer assessing

4)     采用全面语言教学方法将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方式有:体验学习,即让学习者通过参与各种激励性质的线上活动去学习语言;通过完成某个 任务来学习语言的任务型学习(Task-based learning);解决某个问题来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即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5)     通过线下结合督导监督和实施练、评、考追踪

3.     能够随时移动终端上学习

The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CLT教学法在学习情境中使用真实生活中的语料,着重于帮助学生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目标语言并了解使用语言的功能用处,注重经由互动而达到学习如何以目标语言沟通,可以作为移动终端APP的学习方式。

4.     能够满足个性化教学

让学生自己动手和课程互动,并且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来做出定制式多样化的回应来决定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课程能发出的所有反馈在编辑页面都设置了相应的触发机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是程序化的、可定制的。

在用户交互的过程中收集数据,进而可以让课程作者更好的优化整个授课过程。        

5.     具有社会化交际属性

CommunityLanguage Teaching(社区学习法)Carl Rodger’s approach1950)充分考虑了学习者认知心理的情感因素(Affective/emotional Domain),是一种humanistic approach.,注重语言的沟通交流性,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满足在线教育产品要具有社交化粘性的特征,可以在在线课程设计时使用。       

“It isinteractional and communicative. It is a social process.”–Carl Rodger 1950

6.     有足够的文化相联性

能够充分实现语言自我

7.     用测量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代替传统书面测试

采用交互式语言测试代替传统的、孤立语言点的书面测试。新型测试,要求调动学生的内在动机。

8.     具有强化列联效应的程序性课件                  

可以在某些强化性质的内容做成程序课件,让学生自学,参考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将教材分成若干小的、有逻辑顺序的单元,编成程序,后 一步的难度略高于前一步。分小步按顺序学习是程序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程序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显示问题(第一小步)──学生解答──对回答给予确认──进 展到第二小步……如此循序渐进直至完成一个程序。

综上所述,在线英语教学产品的设计必须遵循人类学习的认知规律,教学法设计原理以及互联网特性,并且结合线下的教学系统环来监督。

文/胡婷(新东方教师培训与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