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上海排名首位

日前,OECD(经合组织)公布了2012年PISA全球排名,在这项对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1万名15岁在校生的测试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素养、科学素养三个领域的平均成绩均排名首位。

PISA测试,全名为“学生能力国际评估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缩写PISA),每三年一次,旨在评估15岁学生在即将完成或完成义务教育之后,是否能够掌握参与社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PISA不是"奥数"这样的考试,不是考你有多深的知识,它的重点是在知识的应用。”PISA2012中国上海项目组组长张选民教授表示。测试评估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及科学素养,由这3项组成一个评估循环核心。试题则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权威考试专家拟定,主要测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据上海方面透露,此番参加PISA2012测试评估的本地学校共有155所,随机抽取的6374名学生参加了测试。

鉴于PISA测试的科学性及可比性,上海完全有理由为这个“第一”自豪。

按照最终公布的测试成绩,总成绩前五名均为东亚国家和地区,它们分别是上海、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和韩国。而传统的西方教育大国表现并不抢眼,德国排名16、英国排名26,而美国仅排在36位。

实际上,上海已是第二次登顶。早在2009年上海市首次参加全球PISA测试时,就获得第一。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被认为是上海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秘诀之一。

PISA报告提出,得分最高的一些国家(地区)对教师的选择和培训非常重视,鼓励老师在教学上开展合作,并把投资优先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而非增加每个班的学生人数。

不过,也有不少国内教育专家表示,不能因上海在PISA测试中两次登顶,就得出中国基础教育已经站在世界前列的结论。

“人家是整个国家,你选一个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在测量范围上就有问题。”北京某高校一位专门从事考试测量的专家表示。

此外,在PISA报告中披露的另外一组数据,似乎也揭示了上海学生高成绩的另一面——评测结果显示,上海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为平均每周28.2小时,在参评国家(地区)中位列第9位,但作业时间为平均每周13.8小时,远高于OECD7小时左右的平均水平,排名第一。

显然,上海的孩子们付出了更多的学习时间,才吃下了这块第一“匹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