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2017年是教育信息化深化改革之年,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年初的思政课改革,到年中的“人机大战”带动“AI+教育”的思考、从两会提案整治互联网教育,再到“十九大”将“办好网络教育”首次写入党的报告,教育信息化政策助力,技术革新。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教育?怎样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看16位顶层行业专家从理念、互联网+教育、大数据、安全及信息化未来发展等方面全维解析。
说 “理念”
杜占元 教育部副部长
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教育信息化必将带来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深刻革命,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必将成为泛在学习环境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
周傲英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院校在信息化方面应该有新的思考和实践。首先认真学习和理解教学和育人规律,理解当今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创造和开发新的业务模式,要深刻认识应用和技术两者之间不可分离、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依存关系。信息系统的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反复的试错和迭代逐步达到系统的开发目标。
李永智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社会发展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改变,就是应信息社会之需,建构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新的理念指导下,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内容和方式。从微观层面来说,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必将带来教与学的革命性改变。这两个层面决定了教育应当也必然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可以说,目前的教育信息化尚处于微观层面的量变过程。
说 “互联网+教育”
任友群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信息技术之教育领域,必须将教育置于互联网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以“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整体推动发展。“互联网+教育”的难点在“互联”二字,关键点有三个:一是怎样使得“互联网+教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二是怎样实现宏观教育管理与微观教学实践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效能更加提升;三是怎样实现教育领域全要素的互联,使“互联网+教育”的推进更加可靠。
周洪宇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互联网教育目前几乎处于野蛮生长状态,比如大多数互联网教育内容的承担者并非专业从教者,大多是技术专家,正式教师进入得非常少,内容也是良莠不齐。因此,当前急需立法来对互联网教育予以保障,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胡钦太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我们想真正推动“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将互联网思维深入贯彻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思考互联网技术可能给提升教育质量带来有效现实的途径,而不是盲目跟风。
秦小刚 郑州科技学院院长
“互联网+教育”是技术与教育融合不是技术支配教育,是传承改良不是颠覆革命,是辅助补充不是削弱替代,是个性化服务不是系统化管束。
说 “大数据”
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关于大数据,有三个“不等于”需要人们关注:第一,基础设施不等于大数据,尤其是云计算不等于大数据;第二,信息化也不等于大数据,信息化是长远的过程,它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升级,是永恒的一件事情。大数据是从侧面反映,是收集信息,更多的是标准化、科学化、便捷化等;第三,数据处理不等于数据分析。要明确目标是前提,拥有数据是基础,计算平台是支撑,分析技术是核心,产生效益是根本。
刘承功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院校要变技术主导为需求主导,将数据真正流转到管理、业务专家手中去,产生业务价值。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数据重新加工,使数据服务独立于业务系统。最重要的是将各级用户的角色纳入到数据生态体系,使他们成为数据的受益者,提高数据生产的积极性,推动整个数据生态有效运行。
方海光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
能够进行知识共享共建的都是好的教育大数据。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建大数据系统,到底怎么考虑它的标准呢?各市建了很多平台,把全市所有的学生全聚集在一起,聚集到统一的一个平台上,其实这只是大数据的一方面。大数据的核心思想并不是建中心,更多的是建一个生态,让所有的数据能够流转起来、融通起来。
所以数据的存储应该是分布式存储,并且建立相应的应用,目前来讲我们可以参考的标准是XAPI的标准,可以参考的体系架构是L2S一类的体系架构。这一类的应用可以将学校非正式的学习正式化,比如学生在操场上的学习,纳入到整个记录当中这样去做。
说 “安全”
李志民 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
网络安全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打击网络犯罪。逻辑很简单,你的安全由警察保护,还是靠自我保护,住在铁皮屋内?如果罪犯持有枪支和炸弹,铁皮屋也保护不了我们。国家网络安全也有同样的逻辑问题,前有中国的明长城,后有法国的马奇诺防线,被动防御不会有真正的国家安全,主动防御,合纵连横,建立立体化联动体系,方能取得网络空间的长治久安。
高林 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副局长
国家发布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源于网络已经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新渠道,同样的,它也是教育的新型传播渠道。高校做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首先要认识到:不能从传统的角度去考虑网络信息安全,应当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对它进行重新定位。
沈富可 华东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网络及信息安全除了网站、应用系统安全之外,还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等。因此,在开展高校的网络及信息安全保障实施之前,应该先进行系统性设计,要系统梳理学校相关物理场所、网络、系统、数据等设施,然后才是安全级别、保障机制、评价方法等。
目前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梳理数据类型及权属关系、系统的服务范围及服务等级;第二是信息化建设与使用过程中不同主体的角色及安全规范;第三是建立一套技术架构以及管理机制保障这些目标的实现。教育行业的数据安全总体来说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重视不够、体系不全、机制不顺、保障不力。做好数据安全工作需要一个健全的保障体系,该体系除了一支有力的队伍之外,还需要从制度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相互补充。
说 “未来”
雷朝滋 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推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信息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要推进教育信息化2.0,必须首先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从教育专用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向大资源的开发、应用和服务转变;二是要实现从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师生信息素养转变;三是要实现教育信息化从融合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杨宗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未来的教育一定是在大规模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也必将是构建在互联网上的新教育,我们必须推动信息技术支撑下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变革,而不是进化式的修修补补。未来教育一定是在大规模基础上开展的个性化教育,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要启迪每一个人的智慧,而不是用一套既有的规则把他们限定了。正如现在我们很难找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手机屏保桌面,技术的发展满足了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往后深入,信息技术也必将成为推动教育个性化的支撑性力量。”
尤政 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未来高校将有两个重要转变: 一是从数据管理和支撑转变为以大数据为依据进行决策。二是从教育信息化转变为信息化的教育,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推动教育发生变化。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
未来的学生,将自主性更强,获取知识来源多渠道是全方位学习的形态;未来的老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观念,不断创新和学习,与人工智能型教师优势互补、无缝对接;未来的学校,不仅要打造好实体校园的环境和文化,还需创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网络空间,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
信息化对于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并且改进教学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始终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虽说目前信息化在教育的应用过程中存在不合理或略显负面的影响,但是其正面的巨大意义是毫无疑问的。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推动我们教育向着更健康、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文章来源:搜狐教育